跳到主要內容

「一談就贏:進階談判攻略」-進階8班課後心得



[機會降臨]

8/6早上,Messenger上淑萍總監在前晚捎來了一則訊息。
看著訊息心裏想到二件事:
1.進階8班還有缺額嗎?
2.我那二天的白天有空檔,
9/7那天凌晨0-6點要到公司支援變更作業,
我能熬完夜,
再去上8個小時強度超強的課嗎?
可是我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
這次我不願意放棄它....














[作業-習慣難堪和不舒服]

進階班的作業期長達近15天(8/8~8/23 22:00)
但作業只有一個,
就是要在臉書上公開發表一則主題與談判相關的貼文,
貼文除了要@Alex Cheng #一談就贏外,
另外必需也「只能」轉貼一則Alex的部落格文章,
或者是轉貼你自己之前的思維班課後心得。

相同的作業,
我從進階四班看到了進階七班,

看了這麼久,
輪到自己寫
還是卡到不行。

最卡的地方是我到底要寫什麼才能讓人願意按讚和分享。




最後完成了這超難的作業。

平常因為太少在臉書發文,
所以我選擇用分篇發文的方式更新文章,
好處是我可以不用一次把8個主題寫完,
而且可以用留言的方式通知文章有更新。

但缺點是這樣的做法,
投入時間與產生的效果比很差,
事後檢討,
這方法只勉強讓文章不會沈太深,
但不能有效擴散。
我的事前準備,
沒有針對不同TA預期價值,
提供不同的鏈結活動,
讓對方願意按讚甚至是分享。

就結果來看,
作業主要目標沒有達成,
只達成了我次要目標,
也就是利用寫作業把思維班的東西再複習一次。

[Dream Team ??]

8/23晚上10點作業期正式結束,
開始了組長找組員,
組員找組長的有趣活動。
進階8班的群組其實一直都很冷清,
但線下應該是波濤洶湧的,
只是我站的太靠岸邊了,
感受不到波濤洶湧。

不過我心中也很想成為dream team的一份子,
但我先得猜出1~8名究竟誰會成為組長,
然後決定自己想加入那一位的組裏,
再想辨法讓那位組長願意收我。

這次1~4名的組長都很積極,
那要怎麼選擇?

走到這裹,
就發現這個作業和組隊的規則很虐心,
因為在主動與被動的過程裏,
你會發現自己被大家assortment中,
而且拿到的scorecard可能很低。

找個方法,
加入自己想去的一組;
或是和思維班一樣,
被動等待結果。

二個選一個,
這次當然選和思維班不同的那一個。

8/31那天的分組遊戲看起來很有趣,
第一天的分數與第二天的分數無關的情況下,
大家可能都願意放棄第一天的第一個活動的分數,
全班大概5/6以上都先找好了。
所以大家就裝裝樣子5分鐘時間花完
更厲害的還可以用點小手段整一下別組,
多對多的動態競爭,不是嗎?
思維班就遇過了,
進階班還是沒學會。

很厲害的做法,
很現實的血淋淋,
真讓我印象深刻。

我不得不事後認真的思考,
我是真的學不會,
還是我不願意這樣做?

那麼當我不願意而對手會這麼做的時候,
我怎麼辨?

當我願意試著信任對方,
而對方決定利用我的善意和信任碾壓我時,
我做好任何的準備了嗎?
我還願意這樣容易先選擇相信和釋出善意嗎?

真實世界競爭裏
創造價值與理想的雙贏是多麼難達到的一個境界啊!

[分組-團隊成功方程式與貝爾賓角色]

可能大家都略知貝爾賓的關係,
8/31第一天上課前的各種打聽與互動,
大家都會問:

「你有做過貝爾賓測驗嗎?」
「那你的測驗結果是什麼?」

為了回答,
我自己也上網亂做了一下測驗,
結果和老師上課時的測驗很接近但略有差異。

老師針對測驗結果,
說明了要看最高分的角色,
當第二高分的差距和第一高的差到3分以上,
其實就不太需要注意了。

貝爾賓將團隊角色分為三大類:行動導向、人際導向、謀略導向。
每一類有三種角色,
行動導向有完成者、執行者、形塑者;
人際導向有協調者、團隊工作者、資源調查者;
謀略導向有監查員、專家和創新者。

老師讓我們自己測驗一次,
再請團隊其它人對你評分一次,
然後二相比對,
結果很妙,
你以為自己的角色,
其實不一定等於團隊認同你所扮演的角色。

也就是你可能會高估了你在團隊的貢獻,
也可能低估了你對團隊的貢獻,
而當把整個團隊的圖都貼出來時,
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團隊有沒有缺角。



我的第一高分有二個:完成者和形塑者,
第二高分是執行者,
全部都是行動導向型的特質,
可以翻譯成自走砲型。

但我的隊友看法,卻不太相同,
再次證明了你以為的,
常常就只是你以為,
而真實總和你以為的,
有些差距。

[談判夥伴價值模型地圖]

思維班學習到要在談判時,
試著看出、發展、挖掘隱藏的價值,
這樣才有機會把餅做大。

但對究境要如何做到做好,
進階班的「談判夥伴價值模型地圖」是一個好用又易懂的工具。

問題是好用易懂的工具,
能好好上手的使用它嗎?
雖然之前學過一點皮毛,
但直到進階班第一天上完,
我用起來還是超級卡的。

第一天上課時的練習,
我們組拼命的想寫愈多愈好,
結果老師評分時,
一個都沒和對方對上。

老師淡淡的說:「這不是寫愈多愈好」。

不論是預期價值,還是提供價值,或是鏈結活動,
沒有精準的思考,
就會落入自以為是。
自己以為的預期價值,對方就會提供,或是能提供嗎?
自己以為可以提供的價值,真的是對方預期想要的嗎?
當三角的左右二角一開始就失準,整個三角就撐不起來。

那究竟要怎麼思考?

上完課,
我的理解是,
在寫自己的預期價值與提供價值時,
要同步用同理心換位到對方的角度思考,
對方想要什麼是我能提供的?我的提供價值要含蓋到。
對方能提供的東西裏,什麼是我需要的?我的預期價值要含蓋到

從雙方的角度思考,
比較容易想出有品質的價值,
才能鏈結出有品質的活動,
進而創造出「自己想要的」價值。

特別標示「自己想要的」的價值,
因為我們在第二天的演練時在這點犯了錯,
價值寫的太不聚焦,
寫成共好的價值。
而老師針對這點提醒我們,
價值要先對自己有意義,
否則這個東西是沒有價值的。

[USE->LESS]

什麼是USE

有用才會好用,
我自己真的都學會思維班學到的東西,
然後隨時能用出來嗎?

談判前準備、談判中十大戰術、三不三要、談判三原則、時間的掌控等等,
這些我都能單項做到,
合在一起做好嗎?

從進階班的結果來看,
不只單項做不到,
合在一起更是一團亂。

USELESS
少即是多,
求多不如少犯錯,
扎實的把基本功做好。


我能在短時間把該做好的都做好,
然後不犯錯嗎?
不要搞錯情緒表演的題目,
不要無來由的激起對方對立與抗拒的情緒,
不要忘記談判最終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而不是過程中的表演和題目似是而非的定錨要求。

嘿嘿嘿!
好像還是離很遠呢!

[演練活動]

進階班更多的演練活動,
讓我更為了解,
談判前準備的重要性,
而且釐清目的設定目標、情報蒐集、腦力激盪、擬定戰術、沙盤推演其實不是單一線性的,
老師也在回答我的問題時說到,
他自己做這些動作時是持續性的動態循環與跳躍式的同時運作。

但如果連一次線性都沒走完就上場,
在談判中需要專注在對話與思考的情況下,
很難去補足你談判前就應該準備好的東西,
結果就是漏東漏西的失敗,
即使僥倖成功了,
也只是運氣好的關係。

9/7最後一次的組對抗,
老師刻意先組對組的讓大家一對一的演練,
我事後才發覺它就是沙盤推演的練習。
在談判前,
用你擬定的戰術,
找個不相關的人對練,
讓你驗證自己的戰術有沒有需要補強的地方。

一對一演練完,
再組對抗,
每一組要自己適合人選上場,
然後設法結合全組剛剛一對一時的戰術與相關資訊。

當你很完整的沙推過一遍,
上場時,
對手的一舉一動就會像是透明的一樣,
你會很容易的知道怎麼回應,
怎麼鋪陳你的下一步。

也難怪老師要不斷強調3x3USELESSU
因為也唯有這樣,
面對well prepare的對手,
才有可能打出一條路走。

而如果你沒有well prepare而對方有,
那就會反過來變成自己是透明的,
走的每一步都會被輕易破解。


[團隊成功的關鍵-組長的身先士卒]

影集諾曼地大空降裏的主角Winters
某次率領全連夜間作戰時,
偶遇德軍一整個營的兵力。
黑暗中雙方在一片空地二端的壕溝彼此對恃,
最後,Winters判斷出唯一的生路是趁對方還搞不清楚自己的兵力只有一個連時,
帶領全連上刺刀直衝敵營。

衝鋒前一刻,
他對全連下令看到煙霧彈發出煙後才准衝鋒,
但下一刻當他轉身丟出手上的煙霧彈後,
就身先士卒的在煙霧還沒發前,
一個人衝了出去。




8/31第一天下午大雄和靜香的演練,
準備的時間只有5分鐘,
組長問:誰要上場?
當下一片安靜。

下一秒組長說:好,我上場。

那天,我們組雖然最後一名,
但我知道我們有一位Winters

[勇氣]

9/7第二天最後一次組對抗前,
我們組只領先第二名300分,離第三名也不遠。

組長開口問:「誰要上場?」

我在她眼中看到了一絲絲的猶豫,
吳平、文馨和她自己都出戰過了,
接下來要派誰?
在有時間壓力下的演練下,
語速不快的永禎老師和耀文,
對上第二組的不管是誰都容易吃虧,
但她也擔心我熬夜的情況下不適合出戰,
畢竟她知道熬夜就和酒駕差不多。

不過我還是鼓起勇氣告訴組長:「我上。我還很清醒。」

無論結果如何,
我希望隊友們知道,
我不會想只躲在他們後面受他們的保護,
我也不會想讓自己在進階班的二天裏,
一場演練都沒有上場,
我希望即使到最後我們沒有贏,
我都能不後悔的告訴自己,
我這次真的盡全力。

[戰意無雙]


你知道屬於自己的戰意無雙,
是什麼樣子嗎?

9/7那天,
我終於知道,
當你被逼到退無可退卻還願意堅持下去時,
你就有機會找到專屬於自己的無雙戰意。


[曲終人不散]

感謝Alex老師、師母、淑萍與當天的工作人員、以及在這一個月來協助我給我建議的朋友們,
謝謝你們的協助,
讓我獲得難以形容的收獲。

另外,
僅以下面這段文字,
獻給第三組的隊友們,
我們一起爬完二個星期的天堂路,
很高興成為這個team的一員。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We lucky few, we band of brothers. 
For he who today sheds his blood with me shall be my brother. 

最後,
獻給我家中親愛的隊友和可愛的二小,
這一個月因為你們的包容與忍耐,
讓我可以有機會自我突破,
真心的感謝你們。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當責管理與團隊領導課後心得

[當責是什麼] 上課前一直很好奇,究竟什麼是當責? 有人說:出了事我負責,這樣就是當責了嗎? 好像又不是。 上完課,終於對當責有了比較清楚的理解, 了解到負責是: 有義務採取行動或有所產出 對自己訂下承諾 有執行責任,也就是有責任確實執行被交付的任務 把事情做對 而當責是 有義務確保這些行動能夠交出成果 對別人許下承諾 有成果責任,也就是有責任交出成果 把對的事情做對 當責和負責最大的不同,在於當責是對別人許下承諾,能交出對的成果,而當責者因為對成果負責,在做事的過程中,不容易被「只做好份內的事」的思維框架住。 [破除受害者循環,建立主人翁意識] 組織裏,不良的績效與管理制度加上不當的領導,常常會讓員工陷在受害者循環裏,導致團隊績效不佳。 看到這個受害者循環,有種很熟悉的感覺,我曾經也陷入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陷在這樣的循環裏十分的痛苦,除了賺錢養家之外,你找不到其它工作的成就感。 那要怎麼離開受害者循環? 方法就是改變自己在當責階梯上的位置,由下往上爬就可以離開受害者循環,建立主人翁意識。 從當責階梯來看會發現,當責不全然是團隊領導者才能做到的事,團隊裏的每個成員其實都可以做到當責,問題在於要如何讓 他們 知道該怎麼做,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願意往上爬,成為一個當責者? 所以Alex這門課的設計,從講義的第一頁其實就看得出來,當責團隊的打造極不容易,你無法藉由空喊口號來達成,而是要藉由良好的目標設定與有效管理,打造出擁有高績效的成功團隊後,才有利於領導者塑造出一個當責的團隊。 [團隊領導的基礎與技巧] 也因為這樣,Alex整堂課花了很多時間,教授我們團隊領導的know-how。 首先上場的是 團隊領導的系統化架構(沒拍到老師漂亮的投影片,扼腕)。 原來團隊領導要從了解自己與團隊成員的需求開始,然後藉由良好的「目標設定->有效溝通->排定工作優先順序->激勵」的循環來完成任務,之後再針對任務的成果進行績效評估,比較特別的是Alex老師提到,一般的組織在成果評估後,通常針對不如預期的結果做修正(左下圖),鮮少會針對符合預期的結果找出關鍵成功因子KFS 做成典範的模型 (右下圖) ,而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為就如同Mta課程所學到的,能夠找出每次成功的KFS,才

「一談就贏:頂尖談判戰術」- 高階5班課後心得

想像一下! 某個星期一早晨 6:55 分, 你在林口國道客運的公車站等車, 準備到南京敦化路口上 9:00 的課。 你知道這路公車可以在 7:40 前就到達民權復興路口。 但當到達公車站時, 你發現往高速公路的方向大塞車, 而這個站牌並沒有任何一路公車可以讓你坐到遠在四公里外, 但已是離你最近的一個機場捷運站。 雖然整個排隊人龍已經將近有 70 人以上, 但照班表,你知道很快就應該點會有整台都是空車的區間專車出現, 而排在你之前的人數不到 10 人。 如果是你, 會選擇繼續等待, 還是放棄你現在很前面的順位, 在大太陽下趕去四公里外的捷運站? [談判思維需要內化成生活習慣] 2020 年 9 月 7 日星期一早晨 6:50 分, 我走在往公車站的路上, 因為前二天上課太累, 導致我早上爬不太起來, 因此出門時間比平常晚了些 ..... 快到公車站牌的路上, 我看到平常 6:45 分就會轉過路口車號 2666 的公車停在滿滿的都是車路口。 我繼續往前走到公車站牌, 如預期的一樣看到比平時長一點, 大概多 3~4 個人左右的排隊人潮, 雖然自己安慰自己:「今天比較晚出門,人比較多很正常。」 但心裏卻另有一個聲音:「那為什麼我還看得到 2666 的車?」 很快的從包包裏拿出「不妥協的談判」, 一邊跟自己說:「反正今天要去外訓,地點比平常要近一些不用轉車,我有書看等車不怕無聊, 而且昨天上課有一張表填不太出來,想再翻一次書找看看我究竟還可以想出什麼資源和選項出來?」 有書看真的不怕等, 但翻了好一會書, 不但沒找到答案, 車也一直都沒來, 眼前的整馬路滿滿的都是車, 而且居然幾乎都沒在前進。 看看手錶, 7 點 07 分, 再往公車會來的方向望, 五百公尺內沒看到任何一台公車。 瞬間我的腦袋閃過一連串的訊息: 1. 平常在車號 2666 之後的 9830 、 1385 等居然都沒有出現。 2. 從 6:55 到 7:07 , 12 分鐘內一台公車都沒來,但身後的排隊人潮已變成 5 倍長。 3. 我前面大概只有不到 10 位,只要來一台班表上的區間專車,我一定可以上車。 4.12 分鐘內車流卻只移動了三公尺不到,就算現在上了車,等開到交流道應該已超過 7:30 了。 於是我打給妻子, 交待她別開車, 用走的帶女兒去上學, 然後打開 google map , 檢查了一下高速公路

【攻敵必救】復刻電影班 - 課後心得

  2023年5月6日,參加了我學談判以來第二次的電影班,這次復刻五年前一群學長姐努力讓電影班這個課程復活的那場關鍵電影班<<攻敵必救>>。五年前是小規模口碑場,而這次復刻的電影班規模更小,因為Alex老師要嘗試解決階梯教室上課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為什麼要參加看電影學談判? 在開始這次的電影班心得前,我想先自問自答這個問題。 第一次參加的電影班是<<寒戰>>,那時才上完思維班的我,對電影班有著滿滿的好奇。第二次參加電影班,上完一系列課程的自己,更清楚的知道電影班,其實是讓自己近距離觀察Alex老師怎麼解讀一部電影,進而優化自己的回溯與解構能力的很好機會。雖然高階班也有類似的功效,但電影班的優勢是電影本身就是完整的案例,你對案例的閱讀不會和老師有所不同,而當你拿著使用和老師相同的input產出的ouput與老師的相比對,你就會知道自己漏掉多少細節,還有可以增加多少角度解讀事情。 電影裏只出現二次與蘇格拉底有關的台詞,就讓自己知道要能找出潛藏價值,需要把細節分析到多細膩,因為我完全沒掌握到這個部份,當然也沒看出它想傳達出有關信念的這個貫穿整部電影的關鍵價值。 千萬別輕忽談判三要素中的關係管理 哈佛流的談判有三要素:本質、過程、關係。Alex老師曾說過,他在第二次參加哈佛的談判學程時,整個星期的課程都在都在談關係的重要及如何運用。關係管理為什麼那麼重要?電影「攻敵必救」一開頭沒多久就示範給我們看,不重視關係的談判者最糟的下場,其實不是無法達成協議,而是製造出自己最難應付的敵人。 一開始擁槍派大老Sanford真的很欣賞Sloane,從Sanford在會議室等Sloane時,還推演著等下見到Sloane時是要主動握手,還是要等Sloane先伸手?在見到Sloane後,提到上次相遇時想和Sloane打招呼但她那時正在備戰,並在Sloane回應那次她正在處理一個小麻煩,Sanford馬上接口說那種小事讓別人來處理就可以,所以今天他自己才會出現在這裏等等言行,都透露出Sanford有多麼重視這次的會面,還有他有多希望Sloane願意接下他的case。但他完全沒料到自己精心設計的邀約說詞,會得到Sloane完全不留情面的批評:「滿屋的老頭才會想出這種招。」 而會有這樣真心換決情的尷尬場面出現,除了Slonae本身自己成長背景的問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