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9的星期天下午,是Alex老師首次舉辨的談判書導讀會,導讀的書藉是由先覺出版社所出版的《頂尖名校必修的理性談判課》,這次我運氣很好的在少少名額中搶到一個。
導讀會談到的重點
會中老師講到了很多重要的談判觀念,包括了:理性談判不是講道理、何謂不理性、有限時間的合作資訊應盡量公開透明、避免犯錯(書的第一部份就是在講這個我們一直以來被教授的重要基本觀念)、用多層次的問題找出並確認對方真正的需求、框架是一種看事情的視角、覺得屬於自己的東西比較有價值的稟賦效應、不斷出價可以用來探詢對方的可能ZOPA範圍、就價格這個面向的離場點(Walk Away Point) 等於保留價值(Resvervolation Value) 等於談判最佳替代方案(BATNA)....等等,重點很多,但這次我想只挑其中最打中我的部份寫點純個人心得。
從談判三大難題、五大困境、七大要素看德州撲克牌遊戲
這次導讀會的最後一場活動,又是老師最愛的活動之德州撲克牌,全場140人要分12組玩二回合。
第一回合12組每組抽5張牌;第二回合每組可以比第一回合多抽一張牌,但可以組的牌型比第一回合少,而不管上過多少課,上場實戰永遠能驗收自己究竟真正學會多少?而答案通常很殘酷。
用Alex老師在一談就贏某堂課所教授的談判三大難題(多對多、動態、不了解對手)和五大操作困境(不知如何出手、不清楚如何回應、不能掌握時間、不能創造機會、內部無法達成共識)回看這個遊戲,真的是每一點都中,而且遊戲本身和一般組織或單位內,在各有各的人馬(12個組)、籌碼(5或6張牌)、利益(每組基本的牌型和想組的牌型)和盤算(換牌的策略和團隊的運作)下,要完成自己單位的KPI(組出可以得分的牌型)的情況有沒有很像?這遊戲根本是人生寫實案例改編的嘛!
老師這次很快的就針對導讀會在部落格發表了文章,其中提到了二個關鍵的重點:
非理性與理性
那一瞬間我終於比較了解自己為何在學習和使用理性談判架構這條路上,走的如此辛苦,因為我是個很不理性的人。
投影片上寫的,是<<談判思考的技術>>作者瀧本哲史,針對「非理性的人」做出的以下分類:
1.追求「價值上的理解和共鳴」的人:也就是通常內在有「自以為」崇高的價值或標準,而且不容易輕易為別人改變或妥協的人。
2.重視信任感的人:也就是要先有信任感才容易與人產生聯結的人。
3.拘泥於自我主張的人:只在乎做決定的人是自己,對錯反而不那麼重要的人。
4.看重自我重要程度的人:也就是容易覺得自己被輕視的人。
5.等級主義者:喜歡狗眼看人低的人,或討厭狗眼看人低的人。
6.具有動物性反應的人:
不過我想把第6點稍微修正成:
6.具有動物性反應或具有情緒創傷記憶的人:因為大腦的杏仁核可以瞬間沸騰進入戰或逃或僵狀態的人,有可能是天生如此,但也有可能是後天環境造成。
即然不理性的人那麼多種,那麼去了解理性談判的架構,又能做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看一下書裏針對理性談判架構所給的八個處方吧!
1.評估如果無法與對手達成共識,你會怎麼做?
2.評估對手如果無法與你達成共識,對手會怎麼做?
3.評估談判中真正的議題為何?
4.評估各個議題對你的重要性。
5.評估每個議題對你的對手的重要性。
6.評估議價區。
7.評估交換的機會在哪裏。
8.避免犯錯。
不過這八個處方的順序,我比較喜歡調整成以下的順序:
1.評估談判中真正的議題為何?
2.評估各個議題對你的重要性。
3.評估每個議題對你的對手的重要性。
4.評估議價區。
5.評估交換的機會在哪裏。
6.評估如果無法與對手達成共識,你會怎麼做?
7.評估對手如果無法與你達成共識,對手會怎麼做?
8.避免犯錯。
因為總覺得沒搞清楚議題和議題對雙方的重要性之前就思考BATNA,似乎太早了一點,容易判斷錯誤。
那麼,回到之前的問題,即然我那麼容易不理性,為何還要了解理性談判的架構?
我思考很久,給出自己這樣的答案:
「理性談判提供了一個框架,讓人有機會用與非理性情況下完全不同的視角看事情。當你學會和熟悉這樣的框架,你就學會一個全新的看事情角度,這個角度可以讓你比較有承載各種狗屁倒灶事情或狀況的能力,也讓你有機會在原有的衝動情緒行為路徑上,新增一個全新的岔路,當你再次遇到容易失控衝動的情況時,自己有機會也有能力從原本非理性的路徑上,轉換到理性的路徑上來,能讓自己擁有除了戰,或逃之外的第三種選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