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Obsidian試用心得一

Obsidian很適合用來管理和紀錄想法、思緒、念頭等,

值得大家去試一下,

先不用去管什麼markdown語法會不會之類的,

也不用先去煩心要不要改變自己現有的筆記方法與系統,

這個問題等試用過上手了再來想就可以了。

它的預覧連結是一個我蠻喜歡的特別功能,

你不用點開連結才能看那份筆記,

只需要把滑鼠游標移到藍色的連結文字上去(若是針對搜尋的結果要多按cmd或ctrl鍵),

Obsidian會自動開出一個新的小視窗顯示它,

讓你不會因為不斷的點開新的連結,

然後找不到原來的那一份筆記,

也不用一直alt+tab的切換。

另外我也很喜歡它將[打開舊筆記]+[建新筆記]+[檔名關鍵字搜尋]的功能結何在同一個pannel的設計,

你在下筆記主題的同時,

它會同步幫你列出有相關關鍵字的筆記在下面,

讓你判斷這主題是不是之前就寫過了,

如果沒有重覆的筆記才新增,

有重覆的就開之前的就可以了。

官網的這篇很適合當作新手入門的第一篇help文章,

裏面提供了一個現成Obsidian筆記sample讓你下載去試看和試用。

你只需要先裝好Obsidian軟體和這個sample,

然後把它打開來,你就有一個現成的Obsidian筆記讓你試,

不用像我自己一開始從無到有的建出來。

https://forum.obsidian.md/t/example-workflows-in-obsidian/1093

另外,它的相關app process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奇怪的網路封包收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當責管理與團隊領導課後心得

[當責是什麼] 上課前一直很好奇,究竟什麼是當責? 有人說:出了事我負責,這樣就是當責了嗎? 好像又不是。 上完課,終於對當責有了比較清楚的理解, 了解到負責是: 有義務採取行動或有所產出 對自己訂下承諾 有執行責任,也就是有責任確實執行被交付的任務 把事情做對 而當責是 有義務確保這些行動能夠交出成果 對別人許下承諾 有成果責任,也就是有責任交出成果 把對的事情做對 當責和負責最大的不同,在於當責是對別人許下承諾,能交出對的成果,而當責者因為對成果負責,在做事的過程中,不容易被「只做好份內的事」的思維框架住。 [破除受害者循環,建立主人翁意識] 組織裏,不良的績效與管理制度加上不當的領導,常常會讓員工陷在受害者循環裏,導致團隊績效不佳。 看到這個受害者循環,有種很熟悉的感覺,我曾經也陷入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但陷在這樣的循環裏十分的痛苦,除了賺錢養家之外,你找不到其它工作的成就感。 那要怎麼離開受害者循環? 方法就是改變自己在當責階梯上的位置,由下往上爬就可以離開受害者循環,建立主人翁意識。 從當責階梯來看會發現,當責不全然是團隊領導者才能做到的事,團隊裏的每個成員其實都可以做到當責,問題在於要如何讓 他們 知道該怎麼做,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願意往上爬,成為一個當責者? 所以Alex這門課的設計,從講義的第一頁其實就看得出來,當責團隊的打造極不容易,你無法藉由空喊口號來達成,而是要藉由良好的目標設定與有效管理,打造出擁有高績效的成功團隊後,才有利於領導者塑造出一個當責的團隊。 [團隊領導的基礎與技巧] 也因為這樣,Alex整堂課花了很多時間,教授我們團隊領導的know-how。 首先上場的是 團隊領導的系統化架構(沒拍到老師漂亮的投影片,扼腕)。 原來團隊領導要從了解自己與團隊成員的需求開始,然後藉由良好的「目標設定->有效溝通->排定工作優先順序->激勵」的循環來完成任務,之後再針對任務的成果進行績效評估,比較特別的是Alex老師提到,一般的組織在成果評估後,通常針對不如預期的結果做修正(左下圖),鮮少會針對符合預期的結果找出關鍵成功因子KFS 做成典範的模型 (右下圖) ,而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為就如同Mta課程所學到的,能夠找出每次成功的KFS,才...

MTa Level 2課後心得-學會盤點團隊戰力找出讓團隊成功的關鍵要素

[世界頂尖的INSEAD商學院和哈佛談判學程告訴我們的Soft Skill學習方式] 2019年11月2日,剛從全球首屈一指的INSEAD上課回來的Alex老師,和我們分享他上課的感想時,再次提到hard skill和soft skill的學習方法是不同的,別用學hard skill的方法來學soft skill,至少,全世界頂尖的課程諸如INSEAD和哈佛談判學程的教學方式都是類似的,也就是不會用直接告訴學生該如何一步一步的做的方法來教學,而談判和團隊運作都屬於soft skill,它們的學習方法雖然不只有一種,但期待能照著一種SOP式的方法來學習,卻肯定是最不適合的一種。 寫著心得的此刻,覺得每一種軟技能,不論是談判、銷售還是團隊領導,其實都是一種要能同時運用多種軟硬技能,並依狀況和需求排出較佳甚至最佳組合的能力。想學會這類型的soft skill,只知道是不夠的,這種軟技能需要用[知道 →理解 →練習 →檢討 →重做]的方法才可能真的學會。 [學會盤點團隊戰力找出讓團隊成功的關鍵要素] 上課一開始,Alex老師帶大家回想Level 1學到什麼的時候,提到 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 ,而整個Level 1與Level 2的課程中,每次的演練活動結束後的檢討,也都是在找出演練活動中的KSF。 要怎麼找出KSF,老師提到找出解決問題的KSF其實就很像解數學題目,剛好昨天兒子拿了一題數學題來問我,所以我昨天很認真的用它來練習了一遍。 兒子的題目長這樣: 看到的當下,我還真是呆30秒。(小時候數學沒有很好) 那麼解這題數學題,要具備什麼東西? 顯性的現況盤點:一個1/4圓的圖形、一個長方形而且有短邊、長邊和對角線的長度。 隱性的現況盤點:1/4圓的半徑未知、有另一條對角線沒有畫出來。 需要累積的能力:數字能力、10進位的加減乘除法能力、知道什麼是邊長、知道什麼是長方形、知道什麼是對角線、知道什麼是圓形、知道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知道圓面積的計算方法、知道1/4圓面積的計算方法。 看出問題的關鍵:要看出另一條沒有畫出來的對角線,其實就是圓的半徑。 要能解出問題答案,就要能做出完整的盤點,累積需要的能力,還要具備看出問題關鍵的能力。 加上一條關鍵的對角線,就讓答案呼...

人生的四個階段、四個任務、四類挑戰。在金錢有著巨大影響力和致命吸引力的現實世界,要如何盡可能做好自己人生的每個當下的決定?一談就贏「魔球」電影班課後心得

  2024年12月7號,台北政大公企中心,電影「魔球」,一談就贏的第十場的電影班。 我不是第一次看魔球,已經忘了第一次看的時點和原因了,只記得之前Netflix還沒下架這部電影時,我自己在家有空時,會反覆地一直看,看到家中二小到後來又看見我在看這部電影時,嘴巴會不自主的發出:「吼!是要看幾次啊?都不會膩嗎?」 而我只能微笑淡淡的回應:「不會啊!」 因為有一些心理的感受,對沒經歷過或時間還沒到的人訴說,他們也無法理解。明明自己已經看過很多次的電影,但Alex老師在票選這第十場電影班的電影時,我還是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魔球。 為什麼? 因為我很好奇,Alex老師會選擇用什麼角度,來詮釋和解釋這部電影? 瀰漫在女兒歌聲中的淡淡遺憾 「Would you sing a litte for your Dad?」 電影中,美國MLB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Billy Beane在樂器行裏,對自己陪著來挑選吉他的女兒說。 我不意外老師會播這一段(也不意外講這段時老師聲音中短暫出現的情緒波動),雖然這段表面上和談判不太相關,但卻攸關Billy對自己內心的談判和人生諸多的淡淡遺憾,只是很多自我內心的談判,無法具像化的用影像呈現出來,但魔球的電影中,導演試著放進了很多Billy在做選擇時與自己內心的交戰場景。 如何培養做出夠好選擇的能力 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心理學意義治療與存在主義分析治療學派 (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創辦人維克多·法蘭克(Victor FrankI)曾說過:「人類獨有的自由,在於面對環境時,做出選擇的能力,而這種自由不是來自於法律的保障,而是需要經歷試煉、思考與行動才可能達成的自由。」 但什麼是「做出選擇的能力」? 所以,Alex除了很快速的一一講述了這一「些些」,諸如: 跟老闆要錢的GROW原則(Goal目標、Reality現況、將Options複數型的方案轉化成機會Opportunity視角呈現、Will機會) 「問對問題,就能得到答案!」 可以用來發展不同解決方案的麥肯錫SCQA(情境Situation、障礙Compilation、問題Question、解答Answer) 提升問題解決力的四步驟(做功課、問問題、找答案、去執行) 提升分析力的6種基本思考技巧(比較:辦別同異的能力、歸類:分類資訊的能力、序列:排序的能力、依指...